我們抱著崇高的理想進入法學院,我們曾經有過,為何不能再度擁抱?

嚴心吟律師,反服貿黑箱義務律師團成員

嚴心吟

記得 318 當晚我在事務所加班,在社運律師的社團中看到學生衝進立法院的訊息,起初現場對外的資訊並不多,又一直有警察攻堅的消息傳出,很擔心會有學生被逮捕,持續追蹤平台上的訊息,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幫忙什麼。後來司改會組織了律師團,就參與了議場排班及後續的辯護及控訴組。

一直以來參與司改會的許多專案,不論是專案小組或公益案件的律師團至多 20 幾位,但這次 318 運動有 400 多位律師參與救援,每位律師都付出了許多時間與精力,累積下來的資源是相當驚人的。而陪學生偵訊時看到每位被捕學生身邊至少都有 1 名義務律師陪同;在 411 路過中正一時,十幾位律師擔心發生衝突,直接到現場待命。看到這些真的非常感動。

人數這麼龐大的律師團,律師們多來自不同事務所,工作的整合、分配與規劃是靠司改會機動性的組織運作才得以完成。必須隨時掌握第一線的消息與律師聯繫,在後續的控訴也需要處理非常大量的照片與影片。而司改會第一次處理這麼大型的社會陳抗事件,就能有這樣的組織能力,相當有效率,也很任勞任怨,非常了不起。

在後續的控訴案件中,如此多位律師寫成的書狀各有差異,司改會組織法律系學生組成助理團協助整併書狀、物證,也是相當繁瑣的工作。並且我認為組織法律系學生參與公益案件是相當有意義且重要的。唸法律的人在面對公共議題或社會參與時,很容易會站在較高的姿態,或是較被動的在觀看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沒有親身的參與其中,或與人群接觸的經驗是很可惜的,也難以了解社會真實的樣貌,當離開學校走入實務時才發現現實與想像的落差。我認為學生實際的參與公益案件,對於未來從事法律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律師角色往往與錢綁在一起,但其實律師的社會角色是具有公益性的,在許多社會議題案件中,都有律師默默付出,318 運動後律師的公益性質被更多民眾認識。另一方面, 318 律團有許多是第一次投入公益案件的律師,過往未曾在司改會活動中見過的新面孔,覺得很開心。《街頭律師》書中有一句話:「我們進入法學院時,抱著崇高的理想,我們曾經有過,為何不能再度擁抱?」從事律師工作,與當事人相當貼近的相處,當我們知道當事人做的是對的事情,但卻遊走在法律邊緣時,我們要去想如何幫助他,在這之中掙扎糾結,這會激起法律人對社會的情感,我認為這很重要。

此次運動帶進了許多新血律師,而司改會有許多專案或救援案件都需要更多律師的參與,如何讓對公益案件有興趣的律師了解司改會有哪些專案,並讓律師持續投入公共議題,我滿心期待未來司改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