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第19點 人權教育與訓練
我國國民教育自 2001 年(九十學年度)起逐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列為「重大議題」之一17,並以人權教育課綱作為融入各學習領域課程之依據。至 2014 年改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訂於 2018 年(一〇七學年度)開始實施新的十二年國教課程18,人權教育是議題融入領域、科目和彈性學習課程的教學模式,不是正式課程、沒有明定實施節數,也取消人權教育課綱。
提升人權意識、理解並重視人權觀念是民主化進程中極關鍵的步驟。有鑑於現職教師在師資養成過程本身未曾受過充分的人權教育課程,對人權價值與原則的認識與認同不足,教育部自 2009 年起設置中央人權教育輔導群,並於各縣市成立人權教育輔導團,協助教師實踐人權教育之課程轉化。中央及地方縣市課程與教學輔導系統之輔導成效頗受肯定19;然而十二年國教不擬賡續設置人權教育中央團教師,縣市人權教育輔導網絡料將趨於萎縮。
我們建議政府應規劃國家人權教育行動計畫和方案,並安排必要的資源,確保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員、法官、檢察官、執法人員和軍事人員等等,進行適當的人權教育,習得人權知識和資訊,共同促進、保障和落實所有人權。在師資培育方面,可以採取的適當措施包括持續投入資源於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輔導及支持系統,維持人權教育專業社群對話空間,培育教師人權素養及因材施教的能力,並運用人權教育指標檢驗課程與教學是否落實,追蹤瞭解學生學習成效,貫徹人權教育的教學與學習。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教材案例方面,應避免講課式的條文解釋,政府可以鼓勵學校及機構選用有系統性的人權教材、善用民間團體資源,增加與非政府組織在人權教育的合作。
-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分別有 90 暫綱、92 課綱、97 課綱三個版本之別。90 和 92 的課綱只有六項重大議題。到了 97 課綱增列「海洋教育」,並將原本的「兩性教育」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七項重大議題為: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十二年國教不再發布各議題課綱,而是在各領域課綱綱要研修小組下設議題工作圈,提供議題理念及學習重點供領綱研修小組參酌。人權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並列4項「重大議題」,其他另有 15 項「一般議題」。十二年國教總綱(2014)。
-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之評估》研考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