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法律

認識法律的捷徑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從推動改革工作的經驗中,深切體認到司法改革的力量正如同其他改革一樣,必須是由下而上,是必要經由民間的推力,才足以使得改革的夢想成為真實。司改會成立初期致力於對司法體系的監督活動,諸如法官評鑑、法庭觀察及政策監督等,期望對於法院的活動及司法政策產生一股民間的監督力量。燃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漸漸體認,「司法」、「法治」這些植基於西方民主法治的觀念,如果無法在我國生根茁壯,再多的改革團體出來搖旗吶喊,都無法引起社會的共鳴。一旦司法改革與民眾產生疏離感,改革的行動也將停留在專業團體與官方的對話之中,無法成為真正屬於民間的力量,司法改革的活力終將日漸消沈。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有感於此,在1999年成立法治教育小組,主要的活動諸如研討高中的法治教育教材,舉辦國高中教師法治教育研討會,以及不定期的司法人文講座與舉辦大專學生生活營等等,目的是期望用生活化的語言將法律帶到一般人的生活中,讓法律不再是疏離的白紙黑字,而能落實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傳播正確的法治觀念,為法治社會的健全發展奠立基礎。小組的成員很慶幸能邀請到幾位熱心的高中公民老師,以實際的教學經驗,結合律師的法律專業,共同完成這一本「看電影學法律」的法治教育補充教材。

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似乎看不到明顯的法治教育單元。公民課程中的法律單元對人權保障、民主價值等法律基本觀念的闡釋尚待加強,學校老師也亟需這方面的知識及理念。各地方的學校常邀請律師、法官、檢察官到學校做法治教育宣導,先不論法律專業人士的演講是否能為學生所為完全吸收,但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宣傳活動,終究難以將法治教育的精神在校園裡扎根。經過本書的研討及撰寫,我們深刻地體會,台灣若要建立理想的司法文化及法治社會,時要需要教育界及法律界的通力合作,研發更多的教材教法,投注更多的心力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倘若僅仰賴教育界或法律界人士,而沒有兩方頻繁的交流互動,終將使法治教育的工程事倍功半。

這本舒適國內少見的結合法律專業與教育專業,共同合作研討撰寫而成的法治教育教材。書中的法律單元跳脫傳統呆板的法律條文解釋,特別著重於法律觀念的啟發與闡釋;另有教學單元可供教師(或家長)與學生共同研討電影中的法律重點。期望社會各階層人士能藉著本書所引導的方式,找到一條輕鬆認識法律的捷徑。

本書撰寫的過程包含撰寫初稿,討論相關議題,修改稿件、反覆討論直至定稿,參與的律師及教師們利用僅有的閒暇時間共同完成,他們對法治教育的熱情令人由衷感佩。在此我們感謝劉麗媛老師、洪鼎堯老師、葉桑如老師、陳婉容老師、熊美惠老師、蔡月芳老師在教書之餘參與本書的寫作;長期投入法治教育工作的黃旭田律師、張澤平律師、符玉章律師、詹文凱律師、張世興律師、高涌誠律師對本書的專業協助;以及司改會的前執行長時思及辦公室主任雅玲,協調整合本書各個環節。此外我們更感謝五崧捷運股份有限公司邱文賢董事長的熱情出資。我們深深期望他們為本書的努力,能夠成為推展台灣法治教育的重要經驗,同時更能激發台灣各界人士更踴躍地加入推動法治教育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