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法律

本書使用說明

本書提供了八部影片,每部電影共分劇情區、法律概念區與教學區三大部分,茲分述如下:

劇情區

  1. 影片基本資料:每部影片一開始介紹電影的原文名稱、演員、導演、出品時間、片長和級別,有助於讀者對於影片的搜尋和簡略介紹。

  2. 影片劇情簡介:劇情是影片的發展史也是吸引觀眾專注欣賞的地方,針對每部電影均提供深入淺出的劇情介紹。

  3. 精彩片段:所摘錄的精彩對白是希望讀者能對影片的內涵,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或可提供給學習者進一步思考的素材。

  4. 推薦者短評:當編寫者以微觀的角度,抽絲剝繭的分析影片的法律問題及教學重點時,也沒有忘記以感性的口吻,以宏觀的角度、藝術的眼光來賞析整部影片。

法律概念區

  1. 法律名詞解釋:羅列出每部影片中的相關法律名詞解釋,並依照影片所訴求主題,且針對法律、社會、心理、政治和文化等議題提出觀察和省思而整理出深度討論議題,再由本書作者群列出參考觀點。所謂「參考重點」並非「標準答案」,乃著重於對討論議題的思辯過程與作者群的觀察角度。可讓需透過影片教學或學習的讀者自由運用與參考。這部分的可貴是在於它是由具有實務經驗的律師,以淺白平易的筆調來撰寫,這種平民化的法律專業常識,能使讀者輕易瞭解,實為本書的一大特色。

  2. 我國相關法律:由於影片中的法律為外國法律,特別整理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與司法制度,讓讀者們瞭解。

  3. 相關補充資料:參考書目提供的法學書籍和資源,不同於一般的樣版法治叢書,法律的細微觀察和省思盡在這些書籍漫遊開來,這是讀者增長「法學功力」的良好媒介。另者提供的法條或參考文獻,是編輯群為體貼讀者的求知慾和對法律相關議題的瞭解所提供的資訊。

教學區

  1. 教學目標:教學的歷程中教學目標是最重要的成果和目的,也是教學企畫中首先應設定的努力方向,在法治教育的實施上我們希望的不只是學生能有「知法」、「守法」、「行法」的能力,更能探究司法、人權問題,能夠明辨是非,具有維護正義的道德勇氣,藉由電影柔性的一面,培養其多元智慧、人文情懷。

  2. 教材分析:戲如人生,一部影片所透露的訊息,所傳遞的意涵,廣大而多元,影片作為教學上的素材,教師宛如廚師,面對眾多食材,必須掌握食材的特性,選擇適合的素材,才能達成目的,教材分析重點在於分析影片的內容作為教學之用的核心重點、次要主題,本書教案著重於法治教育,所以每部影片的法律焦點是教師首應發揮的地方,而法律問題紛亂,教師可以「主軸」法律問題與課程配合,再與其他支線教學點作配合,而影片的適用對象則視影片的分級、解讀難易度來區隔適用的對象。

  3. 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將影片的素材予以剖析成不同的主題,針對主題所探討的內涵予以組織,分別在法律、社會、心理、政治和經濟等不同的項度去作深度思考,然而仍須以法律為中心,課程所需時間的配當為粗略的估計,教師可針對自我的狀況予以縮短或是有彈性的延長,其規劃原則主要是能使課程主題深刻而完整,能夠面面考量到,教師不需劃地自限,可自行斟酌。

  4. 活動方式:主要是讓教師能熟悉教案的演釋流程,以掌握教案的發展,茲將活動方式說明如下

    1. 活動流程說明:將活動前、活動時的準備工作簡略列出,以期師生共同參與教學。
    2. 活動資料說明:作業單可以引導學生對於影片意涵的掌控,以進入深度討論的議題,同時可以加強學生欣賞的專注度和歸納整理的依據,最好在觀看影片之前就發給學生,以便在觀賞影片時能隨時掌握重心。
  5. 配合電影的建議活動:以電影的法律主旨為中心,所延伸的建議活動,是因應素材的獨特性而作的加強活動或相關活動,教師可視自我的狀況和需求而決定採用與否,以加深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所以本書中列的法院參觀、辯論、電視新聞監看等活動,都可獨立或配合的運用在教學之中。

教學區使用說明

每部影片的特色和內涵不同,因此其教學區的架構略有不同,大體而言可說是大同小異。在我們明白教學區的架構後,接下來說明如何使用。我們以「計畫」─→課前準備;「執行」─→議題討論;「考核」─→評鑑和影片教學的限制等四方面來作為討論說明:

  1. 教師的準備工作

    1. 觀看影片

      如果時間容許,在學生欣賞此影片前,教師宜把影片事先觀看一次,沈澱思緒,根據影片的主旨、意涵理出自己法律的教學方向和策略,可以不受本書教學區內容的影響,以保有自我的原創性。

    2. 看完影片之後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學區活動做融合或選擇,挑選出自己最能勝任或是最合適學生的議題。

    3. 若沒有時間觀看影片,可直接使用法律概念區,對於法律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法治觀念和法學素養必有所進步,可以視為補充教材,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也是自我教育、充實的一項選擇。

    4. 擬定教學策略

      看完了影片就必須和自我的教學計畫作連結,教學區中提供了許多教學重點,可以視個人的需求和課程上的配合來作議題的挑定,並非需要照單全收。

    5. 給予學生準備工作

      為了避免學生對於影片的漫不經心並且對於影片深度的思索,教師宜在觀看影片之前給予學習單的討論議題,使之有緩衝時間來思考和探索電影中所蘊含的問題。

  2. 法律議題的討論

    在教學工作上教師常面臨「廣度」與「深度」難以兼顧平衡的問題,我們希望學生觸角廣、學習多元,所以常為了進度趕課,希望學生涉獵廣博,然而這樣的結果卻又容易流於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般的帶過,因此又希望以主題式的深入探討,引導他思考,鞏固他的信念,可是深度探討又怕學生廣度不足,時間成本過高,因此教師常處於兩難,事實上教師必須權衡利弊得失,以法律的教學而言,重視「深度的研討」是較有利,因為他能矯正學生懶於思考、力求「速答」的習慣,因此針對不同的影片,許多法律概念區的深度討論議題都值得挖掘,另者選擇影片作為活化法治教學的途徑,主要是借用影片的無限魅力,然而被媒體、聲光所飼養長大的孩子未必懂得電影的隱藏含意,誠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對於影片吸收的能量自然不同,換言之,學生從影片同時得到正面的價值和吸收到負面的訊息,這必須仰賴教師的引導和說明,所以在教學上影片的欣賞很容易,但之後相關議題討論時間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關於議題的討論我們有以下幾項建議:

    1. 初次進行電影教學者

      可以作較簡單的學習單問題,作個人抒寫和團體報告,視問題的性質和多寡讓各組討論和報告,以後再循序漸進討論深度議題。

    2. 有經驗電影教學者

      若著重某一問題的討論(深度),可以讓各組討論相同的題目,若為使討論的題目多元些,則可讓各組選擇不同的議題,作多元的發揮。

    探討的過程中宜讓學生學習思考,引導深入探討,對於許多灰色地帶的法律問題,宜從各方面切入,不宜有過於絕對的標準答案。

  3. 教學評鑑的方式

    基於教案所採取的成績考察,有下列幾種方式可參考:

    1. 個人的學習單

    2. 團體的書面、口頭報告,其參考評鑑標準如下: 內 容表達能力思考能力組織能力參與表現40%15%15%15%15%

    3. 班級欣賞影片的表現

    4. 筆試(測試影片相關法律常識)

    5. 益智搶答(測試影片相關法律常識)

  4. 影片教學的限制性

    1. 時間的安排

      從影片的欣賞到議題的討論,每部影片大概需要四至五小時,就教學課程時數的安排上,他是屬於時間投資成本較高的教學,也使得許多教師在運用上較為卻步。本書所選擇的影片大多片長二至三小時,基於一般課程並非連堂安排,致使教師在播放影片時有些許困難,以下提供的方法可做為解決之道:

      1. 和其他科目作協同教學,力求連堂上課

      2. 自行調課或請課務組情商排課

      3. 利用班會或課外活動時間放映

      4. 利用段考結束的下午時間

      5. 指定為學生課外或寒暑假的作業

      6. 社團活動

      7. 選修課程

      8. 營隊

      9. 若無法使影片一次完整的播放,必須分堂切割播映,教師必須對劇情作些簡介和整理

      原則上師生共同欣賞影片較具共鳴,教師也較能感受學生觀賞的氣氛、情緒和秩序,於討論時較能切入學生的問題。

    2. 影片的來源

      1. 西片的選擇

      本書教案所提供大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頗具教育內涵,只是困於現況,本書挑選的都是西方的影片,會不會因此混淆學生對於台灣法律的認識?這個部分只要對於法律制度、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不同稍加介紹(英美法係法律制度解釋請參附錄),學生必能釐清中西方之不同。事實上雖然制度、社會、文化背景雖不同,但是電影所揭櫫的法律、人權和法治的議題其實都是每個社會面臨的共通問題,法律和人民生活上的互動,公理、正義的理念是一致的。

      1. 台灣影片的缺席

      為什麼教案中沒有出現台灣的影片?並非編輯群崇洋媚外,而是我們實在挑不出優質的台灣法律電影,關心這方面議題的影片實在寥寥無幾,乏善可陳。而法務部出版過的法律電影又過於樣版、教條,著重犯罪過程,在現有的情況下,只好取經「西方」,借他人之長,期望台灣的有心電影人士能致力於「教學影片」這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3. 影片的流通

      影片的不易取得是影片教學共通的問題,有必要請相關單位或學校成立「教育資料影片中心」以解決影片流通的問題。

最後本書還有一個精彩的地方,是書後的附錄。附錄一參考資料,除了世界人權宣言外,還附上一般教師比較不熟悉的「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及「少年矯正學校學生申訴再申訴案件處理辦法」。「附錄二:輔導工作者所應具備之法律知識」一文,是黃旭田律師多年來推動法治教育的寶貴心得,值得給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而「附錄三:淺介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特色」、「附錄四:刑事訴訟程序中之人權保障」,則特別邀請符玉章律師及黃旭田律師,分別整理介紹美國訴訟制度及我國刑事訴訟程序,可幫助讀者們更瞭解美國及我國司法制度,亦是教育工作者透過影片教學時的重要參考資料。附錄五是由民間司改會秘書處所整理的相關書目。最後附錄六是民間司改會工作的簡介及歷年工作成果,盼藉此讓讀者們更瞭解基金會的工作。

看完本書的使用說明後,是否對於書中所提供的內容躍躍欲試呢?歡迎您進入「看電影學法律」的時光旅程,在此也先祝您旅途愉快,收穫豐富!